财新传媒
2012年03月27日 13:42

警察眼中的案件类型学

将待处理的事件区分为“显著的”和“不起眼的”,重视前者可以“事半功倍”,背后的行为原因是地方党政对公安机关和警察个体的激励机制异化

 

 

“东瀛客千里失单骑,江城警三日还原物。”“怀柔远人,京城捕快徒步追失马;漠视乡亲,涡阳民警草率弃‘女尸’。”

  以上是我设想的一部章回小说中若干章节的点题。近日分别发生在不同地方的几起事件,如果写进一部小说,一定会让人觉得离奇古怪,不可思议。但在中国的当下...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13日 01:58

阳光法案试金石

 

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法能否出台,是检验官员们是否以人民利益为重的一块试金石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第五次统兵北伐之前,奏蜀汉后主刘禅:“亮自表后主曰: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因此,诸葛亮被某些学者称为“中国...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06日 09:22

法理之中,意料之外

 

值得关注的是,如何使现行法律已经确立的民主决策和权利保障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使“不通过”的案例不再令人意外,使“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转化为政治现实?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按《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被赋予了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等四大权力。

  正是通过人民对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以及下级人大选举...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1日 10:41

碎片化执法困局何解?

   确立统一的、相对独立的司法和执法系统,培育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舆论生态,是根除“割据式威权主义”顽疾的有效疗法


  西方的中国研究文献中近来出现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即“割据式的威权主义”。这一术语抓住了转型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权威体系的分裂以及由此导致的执法碎片化。

  《律师法》成为“管律师的法律”,不被公安机关尊重和信守;质检总局、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分别以《产品质量法》《农...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8日 16:16

法律如何规制名利场

 

   方、韩之争是一场本该由“观念的自由市场”来决定输赢的意见之争,法律只适合确保双方不采取威胁他人人身及财产安全的行动,以及不采用侮辱他人人格的语言。名誉权所包含的财产权、荣誉和人格尊严三个维度,唯有人格尊严可以和言论自由等量齐观,在宪法权衡的天平上对抗和抵消后者。而韩寒所欲捍卫的“名誉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荣誉(社会口碑)和财产权(其口碑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及收益),不应成为限制言论自由的理由。...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7日 13:09

免签意味着什么?

 

 尽管中国人进入其他国家的自由或便利程度不由我们做主,公民进出本国国境的自由却不应受到不必要的限制      《西游记》里,唐三藏师徒每到一国,面见国君时,都会取出通关文牒,求取“照验印信”。这里的通关文牒便是护照,照验印信则是落地签证。     一国公民进出本国国境,与进出他国国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护照和签证具有不同的法律和政治意义。一方面,尊重宪政和人权的国家均把本国公民离开和返回国境...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05日 22:01

诚实阅读,勿欺他人

诚实阅读,勿欺他人

 

请不要拿“读过原著”来吓唬人

 

在一篇质疑甘阳等人是否真正读过施米特的文章里,陆兴华写道:“施米特引用了中国诗人昆仑的诗句来展望这种世界革命或战斗下的真正的政治的斗争和和平: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这是本人的翻译,未查到昆仑原诗〗”

找出施米特《游击队理论》中的原文:

Die pluralistische Vorstellung eines neuen...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04日 11:58

“小偷反腐”警世钟

 

  守法的寻常百姓无从窥见贪官的财产和生活,反倒是法外谋生的梁上君子,得以入其堂奥,见其奢靡。小偷和骗子们无意闯入的天地,本应是公民有权看到、知道的世界    

  山西焦煤集团原董事长白培中家中巨额财产被盗一事,引起人们对“小偷反腐”现象的热议。这种貌似传奇、志异的故事频频发生,已成为继“情妇反腐”之后的又一“常规反腐模式”。这一方面说明腐败已经成为中国官场恶疾,另一方面也说明体制内的反...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1日 00:30

谁为诉讼埋单?

 

立法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巧的技艺,不是国际惯例”、“中国特色”等大词可以一言以蔽之的。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1章的标题是诉讼费用,但其中仅有一条,即第107条,简单粗略地定义了何谓诉讼费用以及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的条件,然后就以收取诉讼费用的办法另行制定而草草收尾。此次修订民诉法,补充和完善诉讼费用制度的确十分必要。最近,全国律协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交了《民事诉讼法修...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28日 23:03

法律职业何以后门洞开?

如果进入法律职业的人士中,有人走的是正门,有人走的是侧门,有人走的是后门,这个群体就更像是个菜市场,而不是值得尊重的职业共同体
 


  法律是一种讲学识的职业(Law is a learned profession)。在西方法治社会得到广泛认同的这个陈述,在中国迄今没有得到普遍接受。尽管依法治国已经入宪,权利话语随处可见,法律职业却始终既未得到政治权威的尊重,也未得到社会公众的敬仰。甚至靠着法律讨生活的那些人们,也没有意识...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4日 21:35

驯服人治的偶然

驯服人治的偶然    以法治标准衡量,中国还远远不是一个法治国家。当事人的身份和领导人的意志,仍然是影响法律决策的重要因素  

  法治是一种形式。这种依靠一般性、公开性、前瞻性、清晰性、内部逻辑一致性、守法可能性、恒常性以及官方行为与法律规则之间的一致性等原则支撑起来的形式使良性秩序得以维持。人们得以在这种秩序过有尊严的生活。在详细阐述这些法治基本原则的经典著作《法律的道德性》一书中,富勒引用了一句德国谚语:“...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31日 20:10

“限娱令”的父权主义逻辑

“限娱令”的父权主义逻辑

对电视节目的限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才能与市场机制相衔接,并促进公民道德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发育与成熟

 

 日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被外界简称为“限娱令”。广电总局公开回应称,这是误解,新规目的不是“限制”娱乐,而是引导和规范娱乐节目。在回答何谓“过度娱乐化”时,其重申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工具”,要求它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影响和塑造公众的思想。

  文...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18日 11:06

警察的红与黑

警察的红与黑 在极度膨胀的警察权与不断滋生的黑恶势力之间缺乏一个中间色调(市民社会)的生长空间,这是导致红与黑相互依存并轻易转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市民社会的健康成长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才是反腐、打黑的可持续道路。

    长期存在且势力庞大的“黑社会”组织必有其“保护伞”,这是为中国打黑实践所不断证明的规律。为此,2000年12月5日出台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通过...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26日 11:25

用法治驯服特权

用法治驯服特权

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严重分化以及“阶级矛盾”再次凸显。只有立基于以宪政为基础的法治,社会平等才可能实现并具有可持续性,否则福利国家和机会平等,都会沦为特权阶层敛财和垄断资源的幌子。

 

  法律上的形式平等与人民生活状况的实质不平等之间的矛盾,即使在成熟的法治社会也难以避免。法律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在于确保机会平等,使人们有可能通过教育、努力工作或正当的市场投机,来改善自己的状...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12日 10:52

当权利遇到政策

当权利遇到政策

司法的第一要务在于保护公民权利,而不是贯彻政策目标。当人们发现司法判决无异于一张白条时,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信心就会瓦解

  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荷兰法学家格劳修斯提出了“至高支配权”(dominium eminens)概念,用来说明国家对私人财产的支配权。作为全民福祉和公共利益的实现者,国家有权征用私有财产,但必须给予财产所有人以充分、合理的补偿。这一用拉丁文表述的法律概念后来演变为英文中的Eminent Domai...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29日 15:29

助人何以为乐?

助人何以为乐?

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是否应当推定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帮助一个陌生人,他出现在那个受伤的陌生人身边本身就说明他是肇事者?这样的司法推理已经并将继续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看见需要帮助的路人而避之唯恐不及。法律不同于道德,但却能影响和塑造道德。令助人者噩梦缠身的司法判决,是摧毁社会公德的恶灵。

《新约·路加福音》中记载了耶稣所讲的这样一个故事:某人从耶路撒冷去耶利哥,途中遭强盗打劫,身受重伤,倒在路旁。先后有一...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5日 22:24

让死刑远离暴力文化

在中国,强调保护“杀人犯”的人权很容易引起公众“义愤”;而法律人和知识分子群体本身也处于分裂状态,内部共识尚且不存,更谈不上影响和转变民意

 

  死刑是人类社会自有政府以来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将生命、财产与自由视为三种“自然权利”的洛克也并不主张废除死刑,他在《政府论》下篇第一章中说:“我认为政治权力就是为了确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利,判处死刑和一切较轻处分的权利,以及使用这种共同体的力量来...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14日 20:41

宪法权利岂能让位于行政便利?

政治改革不启动,法律发展难突破。只有当政府官员不仅需要对上级负责、还需要回应人民呼声的时候,宪法和法律才能产生实质意义。就互联网治理而言,这不仅关系到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还影响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

 

由于错过了十八、十九世纪的第一波工业革命浪潮,中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并且一度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有鉴于这一历史教训,中国政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高度重...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03日 09:31

当政法传统碰上法治实践

香港终审法院的初步判决非但没有牺牲香港的司法独立,或者还能将整个中国的立法解释程序和国家豁免制度拉入法治轨道

 

  2011年6月8日,香港终审法院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等诉FG Hemisphere Associates LLC一案(以下简称刚果(金)案)中首次根据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作出了判决。判决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十九条第三款。

  2011年7月5日,香港律政司已应终审法院的要求将提请...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26日 00:43

如何走出上访怪圈

2005年通过的《信访条例》试图将信访程序化、规范化,提出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种试图用法律这双小鞋来框住政法这双大脚的做法并没有带来良好的效果,反而为维稳打压上访提供了便利。

 

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这是中西古典思想中均早已揭示的道理。无论假定“人之初”是“性本恶”还是“性本善”,其生活环境中的制度性...

阅读全文>>